盛世文豪_第127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27节 (第3/3页)

端上了加倍加料的十全大补汤,就不难以想象了。

    ??封蔚每天荡漾的脚步都在飘,也不难以想象了。

    ??余柏林叹气,虽然感情好是不错,但是太黏糊也,也很让人难为情啊。特别是王府那些下人们哀怨的眼神,实在是让人难以招架。

    ??等等,为什么是哀怨的眼神?!

    ??……金秋八月,十里桂香,乃是乡试之时。

    ??虽说这里是北疆,但八月气温和京城也差不多,只是晚上稍稍凉一些。

    ??因为搞了大生产,又端了不少鞑靼的窝,还有归顺的鞑靼贵族送钱来,皇帝陛下不缺钱,让余柏林登记造册,可留作本省资金,余柏林便大手笔的把各地学府和考院都翻修了一遍。

    ??此举让本省读书人大肆赞扬,简直没把余柏林夸出一朵花来。

    ??想想每年读书人在那么简陋的地方读书,也挺可怜的。以往每任布政使都没想过给读书人点福利,还是状元郎不一样,心系咱们读书人啊。

    ??前几任布政使听后,心里颇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??难道他们不知道做这种事情会给自己带来极大声望吗?反正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钱!

    ??然而,他们没钱啊!北疆这些省份向来不富裕,又经常被鞑子骚扰,他们虽说看似权力很大,其实财政方面真的是捉襟见肘,需要内地中央各种支援。

    ??为了维系民生便已经竭尽全力,哪有闲钱修学府修考院?

    ??余布政使还真是钱多的烧得慌。在这里花这么多钱,看他怎么收藏。

    ??一些人酸溜溜的想着。

    ??一省民政,花钱的地方太多了。修水利修路,有时候还得赈灾,更别说官员官吏俸禄等日常开销。一省长官是那么好当的吗?现在钱花在这,这窟窿看他怎么补!

    ??边疆出产的石料可不多,听闻余柏林全用石头修补房子,这耗费,可太大了。

    ??为了面子工程,余柏林真的很拼。

    ??一些站在余柏林这边的人也暗暗担心。现在的确赞誉一片,但当用钱的时候余柏林拿不出来钱,那弹劾的折子可就像雪花一样飘到皇帝陛下桌案上来了。就算皇帝陛下有心偏袒余柏林都没用。

    ??余柏林是那种为了面子工程不顾后果的人吗?

    ??当然不是。

    ??余柏林做此事,当然是有他的理由在那。

    ??之所以把钱先用在修学府考院上,就是为了让读书人全部赞扬此事。

    ??这钱,全是过不得明路的钱。用在其他事上,被人翻出来,都是把柄。只有用在跟读书人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上,和当地读书人形成利益结合,才叫安全,才能洗白。

    ??这些钱财是哪来的?还不是封蔚捅的漏子。

    ??他把人家王帐给抢了,抬回来十几箱子金银,然后问余柏林怎么办。

    ??要知道咱中原王朝为了提升逼格,在建国第二代皇帝,就严禁军队打胜仗之后去战败的地方抢掠,以前以战养战的思想全部废止。

    ??这是为了德化,以德治国啊。

    ??当然,在实际操作中,肯定还是有些小手段小出入的。

    ??比如敌人逃跑了没来得及拿走的财物,总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吧?只要数量上不多,大家分一部分,再上交一部分,一般也没人弹劾此事。

    ??但关键是封蔚抢的太多了,抢的太明目张胆,抢的有些人蠢蠢欲动准备上折子弹劾封蔚草菅人命了。

    ??当然,将领们都不认为他们砍的人有什么不对,那些鞑靼进宫晖朝的时候,也没说对哪些平民就刀下留情。

    ??余柏林自然不赞同。他所受到的教育就是不允许他这么做。但他也能理解现在的人的想法,和现代注重人权的想法不同。

    ??而且他也是自私的,不会为了现代的人权思想,就不去帮封蔚。

    ??这一笔钱,如果如实上交,肯定会引起朝中人主意,让被余柏林压在本地、无法进京的折子有上达圣听的门路——虽然皇帝陛下已经知晓此事并且对封蔚行为表示了认同,但若真闹大,封蔚还是会被惩罚,毕竟违反了律令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